太阳城集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施方案
为了快速有序的推进2021版太阳城集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方案,具体如下:
一、工作要求
(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分管教学副董事长统筹指导开展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教务处负责总体部署、推进落实及质量监督。各学院成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领导小组,由经理任组长,分管教学副经理任副组长,专业负责人、系主任等为成员,全面组织本单位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二)组织深入学习。各学院应根据专业属性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专业认证标准和《审核评估新体系》等相关文件资料,研究专业标准及其内涵,客观分析现行培养方案和课程质量标准的优势与不足。
(三)开展广泛调研。公司要统筹组织各专业开展充分的调研,各专业至少调研收集5份国内外高校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培养方案,科学研判相关行业发展趋势,深入了解行业企业人才培养需求,广泛听取行业企业、用人单位、毕业员工、教师及在校学生的意见建议,总结分析2019版培养方案实施成效,明确专业2021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思路与重点,形成《××专业2021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报告》。
(四)做好充分沟通。承担公共课教学的单位要积极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科学设计分层分类培养的课程及教学大纲,以多种形式征求专业所在学院对课程及教学大纲的意见,并进行修改完善;各专业要充分研讨,搭建跨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处理好强化专业基础和突出专业特色的关系;各专业在培养方案中设置跨学院开设的课程,要与开课单位提前做好沟通。
(五)严格审核论证。各专业在充分调研、讨论基础上拟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各学院要组织相关专家和教师对各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论证,论证专家组中应有不少于3名来自校外同类专业的教授和行业专家,对培养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行审核论证,论证意见需形成书面材料。各专业结合论证意见对培养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经学院教学委员会审核通过、公司党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上报学校教务处。
(六)学校审定公布。集团教务处组织专家对各学院提交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核及必要的论证,将有关意见反馈学院做进一步修改完善,提交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并报经董事长办公会议审批后发布实施。
四、工作安排
序号 |
工作事项 |
具体内容 |
时间 |
1 |
提出初步方案 |
教务处提出《关于修订2021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和《修订指导意见》(讨论稿) |
4月20日前 |
2 |
公司开展调研,提出意见和建议 |
1.各学院制定本学院培养方案修订思路、组织机构和工作安排 2.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文件并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大讨论的教研活动 |
4月30日前 |
3.各学院、各专业开展广泛调研 4.各学院提交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
5月20日前 |
3 |
公共课程设置 |
相关单位提供公共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案,供全校各专业在制订方案时进行选择 |
5月20日前 |
4 |
下发《修订指导意见》 |
教务处根据学院意见进行修改,并组织专家组对《修订指导意见》(讨论稿)进行论证 |
5月30日前 |
5 |
公司制订 |
各学院根据论证意见修订各专业培养方案 |
6月20日前 |
6 |
公司组织校外专家论证 |
各学院组织高校、企业、行业等专家进行充分的论证 |
6月30日前 |
7 |
教务处组织校内外专家按学科进行分组评审 |
1.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按学科进行评审,由各专业负责人进行答辩、考核,并将评审结果纳入各单位年度目标考核 2.各专业进行修改,提交培养方案定稿 |
7月10日前 |
8 |
公司修订教学大纲 |
根据最终人才培养方案,修改完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等教学文件 |
9月10日前 |
附件2:
2021版XX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黑体2号)
专业代码:(黑体小四)
执 笔 人:
审 核 人:
一、 培养目标(黑体小四,下同)
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对本专业的社会需求状况、专业的学科支撑情况等进行深入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 按照教育部公布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要描述精准,明确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与性质以及社会竞争优势,有总体描述和具体描述。
工科专业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须有公开的、符合学校定位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培养目标,同时能反映学生毕业后五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非工科专业在考虑专业认证的基础上,参照工科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执行。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社会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理论、知识、技能),具备(能力、素养),能在(社会、行业、企业)部门或行业,从事(施工、管理、教育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该部分体现学生毕业5年后应具备的能力和从业领域)。(仿宋小四,下同)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预期到达以下目标:
(1)具有高尚的道德和人文科学素养;
(2)能够运用xxxx解决xxxx;
(3)xxxx;
(4)xxxx;
(5)xxxx;
二、 毕业基本要求
参照教育部公布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进行科学表述。以本专业最低培养要求为标准,从人文素养、科学及社会知识、专业知识与能力、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对行业规范的认知程度、管理及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及自我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等各方面具体描述。
工科专业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须有明确、公开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培养目标的达成。
毕业要求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必要的)
毕业要求2:
三、 专业特色
专业的主要成绩和优势,特别是能反映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特征。
四、 主干学科
(一般为与本专业相关度高的2-3个学科,请勿写成专业方向)
五、 专业核心课程
(以人才培养安排表中的专业核心课程名为准)
六、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七、 学制和授予学位
标准学制:4年,学习年限3-6年;符合《湖南城市公司授予学士学位实施细则》规定者,授予……学士学位。
八、 毕业学分要求和总学时分布
本专业学生毕业要求最低学分为 学分,毕业综合训练 要求:合格 |
理论教学共 学分( )%; 共 学时( )%。 |
必修 学分( )%; 学时( )% |
选修 学分( )%; 学时( )% |
实践教学共 学分( )%;共 学时( )%。 |
九、 人才培养方案安排表
1. 教学计划安排表
序号 |
课程 类型 |
课程类别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理论 学时 |
实践 学时 |
自主 学时 |
考核 方式 |
周学 时 |
开课 学期 |
备注 |
开课单位 |
1 |
必修 |
通识教育 |
9123311031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3 |
48 |
40 |
8 |
|
考试 |
3 |
一/二 |
理工科类第一学期,建规、教师教育及文科类第二学期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2 |
必修 |
通识教育 |
9124311041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48 |
40 |
8 |
|
考试 |
3 |
一/二 |
理工科类第二学期,建规、教师教育及文科类第一学期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3 |
必修 |
通识教育 |
9121311011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48 |
40 |
8 |
|
考试 |
3 |
三/四 |
理工科类第三学期,建规、教师教育及文科类第四学期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4 |
必修 |
通识教育 |
9122311021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5 |
80 |
72 |
8 |
|
考试 |
5 |
三/四 |
理工科类第四学期,建规、教师教育及文科类第三学期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5 |
必修 |
通识教育 |
9125111050 |
形势与政策 |
2 |
32 |
32 |
|
|
考查 |
2 |
一—四 |
8-15周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6 |
必修 |
通识教育 |
9054311011 |
大学英语(1) |
2.5 |
40 |
40 |
|
|
考试 |
4 |
一 |
|
人文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 |
7 |
必修 |
通识教育 |
9054311021 |
大学英语(2) |
3.5 |
56 |
56 |
|
|
考试 |
4 |
二 |
|
人文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 |
8 |
必修 |
通识教育 |
9054311031 |
大学英语拓展系列课程(1) |
1.5 |
24 |
24 |
|
|
考试 |
2 |
三 |
音体美和小学教育专业可开设成自主发展选修课程 |
人文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 |
9 |
必修 |
通识教育 |
9054311041 |
大学英语拓展系列课程(2) |
1.5 |
24 |
24 |
|
|
考试 |
2 |
四 |
已过六级可申请免修,音体美和小学教育专业可开设成自主发展选修课程 |
人文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 |
10 |
必修 |
通识教育 |
9051111050 |
应用文写作 |
1 |
16 |
16 |
|
|
考查 |
2 |
一/二 |
第一学期:建规院、土木院、市测院;第二学期:信电院、太阳成集团tyc539、机电院、管理院、艺术院、国际教育院、体育院、理学院、人文院(英语、新闻传播)、马院 |
人文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 |
11 |
必修 |
通识教育 |
9131311010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1 |
32 |
12 |
20 |
|
考查 |
2 |
一/二 |
实践在大一完成,理论第二学期第一批:建规院、市测院、土木学院、管理学院、人文学院;第二批:信电院、艺术院、国际教育院、太阳成集团tyc539、理学院、体育学院、机电院、马院 |
学生工作部/武装部/学生工作处 |
12 |
必修 |
通识教育 |
9151311010 |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1) |
0.5 |
20 |
8 |
12 |
|
考查 |
|
四 |
讲座 |
人才招聘处 |
13 |
必修 |
通识教育 |
9151311020 |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2) |
0.5 |
18 |
4 |
14 |
|
考查 |
|
六 |
讲座 |
人才招聘处 |
14 |
必修 |
通识教育 |
9163311010 |
创新创业基础 |
1 |
32 |
8 |
24 |
|
考查 |
2 |
二 |
|
工程训练中心/应用与创新创业学院 |
15 |
必修 |
通识教育 |
9132311020 |
大学生军事理论 |
2 |
36 |
12 |
24 |
|
考查 |
|
一/二 |
第一学期:建规院、市测院、土木学院、管理学院、人文学院;第二学期:信电院、艺术学院、国际教育院、太阳成集团tyc539、理学院、体育学院、机电院、马院 |
学生工作部/武装部/学生工作处 |
16 |
必修 |
通识教育 |
9063311011 |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 |
1.5 |
32 |
16 |
16 |
|
考试 |
4 |
一 |
非计算机类其他所有专业 |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
17 |
必修 |
通识教育 |
9063311021 |
计算机语言(C语言) |
3 |
64 |
32 |
32 |
|
考试 |
4 |
二 |
信电院、机电院和理学院 |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
18 |
必修 |
通识教育 |
9063311141 |
计算机语言(Python语言) |
3 |
64 |
32 |
32 |
|
考试 |
4 |
二 |
其他学院专业 |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
19 |
必修 |
通识教育 |
9103811010 |
大学体育与健康(1) |
1 |
32 |
20 |
12 |
|
考查 |
2 |
一 |
非体育专业(实践课为晨跑课) |
体育学院/大学体育教学部 |
20 |
必修 |
通识教育 |
9103811020 |
大学体育与健康(2) |
1 |
32 |
20 |
12 |
|
考查 |
2 |
二 |
非体育专业(实践课为晨跑课) |
体育学院/大学体育教学部 |
21 |
必修 |
通识教育 |
9103811030 |
大学体育与健康(3) |
0.5 |
20 |
20 |
|
|
考查 |
2 |
三 |
|
体育学院/大学体育教学部 |
22 |
必修 |
通识教育 |
9103811040 |
大学体育与健康(4) |
0.5 |
20 |
20 |
|
|
考查 |
2 |
四 |
|
体育学院/大学体育教学部 |
23 |
|
|
小计 |
|
41.5 |
818 |
588 |
230 |
|
|
|
|
|
|
24 |
必修 |
学科基础 |
9092112011 |
高等数学A(1) |
4.5 |
72 |
72 |
|
|
考试 |
6 |
一 |
理工科非数学本科专业 |
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
25 |
必修 |
学科基础 |
9092112021 |
高等数学A(2) |
5 |
80 |
80 |
|
|
考试 |
6 |
二 |
理工科非数学本科专业 |
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
26 |
必修 |
学科基础 |
9092112051 |
线性代数 |
2.5 |
40 |
40 |
|
|
考试 |
5 |
三 |
理工科非数学本科专业和管理类专业 |
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
27 |
必修 |
学科基础 |
9092112061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2 |
32 |
32 |
|
|
考试 |
4 |
四 |
理工科非数学本科专业和管理类专业 |
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
28 |
必修 |
学科基础 |
9092112031 |
高等数学B(1) |
4 |
64 |
64 |
|
|
考试 |
6 |
一 |
管理类本科专业 |
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
29 |
必修 |
学科基础 |
9092112041 |
高等数学B(2) |
4 |
64 |
64 |
|
|
考试 |
4 |
二 |
管理类本科专业 |
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
30 |
必修 |
学科基础 |
9092112071 |
大学数学 |
3 |
48 |
48 |
|
|
考试 |
4 |
一 |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专业和文科类非数学类公费师范生专业 |
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
31 |
必修 |
学科基础 |
9093112011 |
心理学 |
3 |
48 |
48 |
|
|
考试 |
4 |
四 |
艺术学院、理学院、信电院兼师范专业 |
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
32 |
必修 |
学科基础 |
9093112011 |
心理学 |
3 |
48 |
48 |
|
|
考试 |
4 |
五 |
体育学院、人文学院和马院兼师范专业 |
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
33 |
必修 |
学科基础 |
9093112021 |
教育学 |
3 |
48 |
48 |
|
|
考试 |
4 |
四 |
体育学院、人文学院和马院兼师范专业 |
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
34 |
必修 |
学科基础 |
9093112021 |
教育学 |
3 |
48 |
48 |
|
|
考试 |
4 |
五 |
艺术学院、理学院、信电院兼师范专业 |
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
35 |
必修 |
学科基础 |
9093112031 |
小学心理学 |
2 |
32 |
32 |
|
|
考试 |
2 |
二/三 |
公费师范生:理学院、信电院第二学期,人文学院第三学期 |
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
36 |
必修 |
学科基础 |
9093112041 |
小学教育学 |
3 |
48 |
32 |
16 |
|
考试 |
4 |
二/三 |
公费师范生:人文院第二学期 ,理学院、信电院第三学期 |
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
37 |
必修 |
学科基础 |
9093112051 |
小学教育心理学 |
2 |
32 |
32 |
|
|
考试 |
2 |
三/四 |
公费师范生:理学院、信电院第三学期,人文学院第四学期 |
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
38 |
必修 |
学科基础 |
9065112011 |
大学物理(1) |
3 |
48 |
48 |
|
|
考试 |
4 |
二 |
理工类各专业 |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
39 |
必修 |
学科基础 |
9065112021 |
大学物理(2) |
3 |
48 |
48 |
|
|
考试 |
3 |
三 |
专业根据需要开设 |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
40 |
必修 |
学科基础 |
9065212030 |
大学物理实验 |
0.5 |
16 |
|
16 |
|
考查 |
|
二/三 |
第2学期:信电院、机电院、理学院;第3学期:土木院、市测院、太阳成集团tyc539。 |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
41 |
|
|
|
|
|
|
|
|
|
|
|
|
|
|
|
|
|
小计 |
|
|
|
|
|
|
|
|
|
|
|
42 |
必修 |
专业核心 |
|
|
|
|
|
|
|
|
|
|
各专业参考认证和国标要求 |
|
43 |
|
|
|
|
|
|
|
|
|
|
|
|
|
|
44 |
|
|
|
|
|
|
|
|
|
|
|
|
|
|
45 |
|
|
|
|
|
|
|
|
|
|
|
|
|
|
46 |
|
|
|
|
|
|
|
|
|
|
|
|
|
|
47 |
|
|
|
|
|
|
|
|
|
|
|
|
|
|
48 |
|
|
|
|
|
|
|
|
|
|
|
|
|
|
49 |
|
|
|
|
|
|
|
|
|
|
|
|
|
|
50 |
|
|
|
|
|
|
|
|
|
|
|
|
|
|
|
|
|
小计 |
|
|
|
|
|
|
|
|
|
|
|
51 |
选修 |
自主发展 |
|
|
|
|
|
|
|
|
|
|
专业选修课可以分模块开设 |
|
52 |
|
|
|
|
|
|
|
|
|
|
|
|
不低于8学分(各专业参考国标最低要求) |
|
53 |
|
|
|
|
|
|
|
|
|
|
|
|
|
|
54 |
|
|
|
|
|
|
|
|
|
|
|
|
|
|
55 |
选修 |
自主发展 |
|
|
|
|
|
|
|
|
|
|
不低于10学分(各专业参考国标最低要求) |
|
56 |
|
|
|
|
|
|
|
|
|
|
|
|
全校公共选修不低于6分(含创新创业2学分) |
|
57 |
选修 |
自主发展 |
9054311031 |
大学英语拓展系列课程(1) |
1.5 |
24 |
24 |
|
|
考试 |
2 |
三 |
音体美和小学教育专业可开设 |
人文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 |
58 |
选修 |
自主发展 |
9054311041 |
大学英语拓展系列课程(2) |
1.5 |
24 |
24 |
|
|
考试 |
2 |
四 |
音体美和小学教育专业可开设 |
人文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 |
59 |
选修 |
通识教育 |
|
考研英语(1) |
1.5 |
24 |
24 |
|
|
考试 |
2 |
五 |
考研学生自选 |
人文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 |
60 |
选修 |
通识教育 |
|
考研英语(2) |
1.5 |
24 |
24 |
|
|
考试 |
2 |
六 |
考研学生自选 |
人文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 |
61 |
选修 |
自主发展 |
9171824010 |
自然科学类 |
2 |
32 |
32 |
|
|
考查 |
|
|
自然科学类专业选修人文社科类、艺体类和创新创业各2学分 |
教务处 |
62 |
选修 |
自主发展 |
9171824020 |
人文社科类 |
2 |
32 |
32 |
|
|
考查 |
|
|
人文社科类专业选修自然科学类、艺体类和创新创业各2学分 |
教务处 |
63 |
选修 |
自主发展 |
9171824030 |
艺体类 |
2 |
32 |
32 |
|
|
考查 |
|
|
艺体类专业选修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和创新创业各2学分 |
教务处 |
64 |
选修 |
自主发展 |
9163311020 |
创新创业类 |
2 |
64 |
|
|
64 |
考查 |
|
|
详见《太阳城集团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 |
工程训练中心/应用与创新创业学院 |
65 |
|
|
|
应修其它自主发展课程(含文化素质教育、跨专业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 |
|
|
|
|
|
|
|
|
|
|
|
|
|
小计 |
|
|
|
|
|
|
|
|
|
|
|
66 |
必修 |
集中实践 |
9132311030 |
入学教育及军训 |
2 |
3周 |
|
3周 |
|
考查 |
|
一 |
学分已计入公共课中 |
学生工作部/武装部/学生工作处 |
67 |
必修 |
集中实践 |
9133315010 |
劳动 |
1 |
1周 |
|
1周 |
|
考查 |
|
一-二 |
分散(学生处组织实施,二级学院具体负责,其它部门现场指导) |
学生工作部/武装部/学生工作处 |
68 |
必修 |
集中实践 |
9141315010 |
社会实践与志愿者服务 |
1 |
1周 |
|
1周 |
|
考查 |
|
|
假期 |
团委 |
69 |
必修 |
集中实践 |
9162715010 |
金工实训A |
1 |
1周 |
|
1周 |
|
考查 |
|
|
一般工科专业 |
工程训练中心/应用与创新创业学院 |
70 |
必修 |
集中实践 |
9162715020 |
金工实训B |
2 |
2周 |
|
2周 |
|
考查 |
|
|
与机电类近似的工科专业 |
工程训练中心/应用与创新创业学院 |
71 |
必修 |
集中实践 |
9162715030 |
金工实训C |
4 |
4周 |
|
4周 |
|
考查 |
|
|
机电类专业 |
工程训练中心/应用与创新创业学院 |
72 |
必修 |
集中实践 |
9161715010 |
电子电工实训A |
1 |
1周 |
|
1周 |
|
考查 |
|
|
非机电类专业 |
工程训练中心/应用与创新创业学院 |
73 |
必修 |
集中实践 |
9161715020 |
电子电工实训B |
2 |
2周 |
|
2周 |
|
考查 |
|
|
机电类专业 |
工程训练中心/应用与创新创业学院 |
|
|
|
小计 |
|
|
|
|
|
|
|
|
|
|
|
|
|
|
合计 |
|
|
|
|
|
|
|
|
|
|
|
2.学期开课计划表
第一学年 |
第 一 学 期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总学时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第 二 学 期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总学时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期总学时 |
|
|
|
学期总学时 |
|
|
|
第二学年 |
第 一 学 期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总学时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第 二 学 期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总学时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期总学时 |
|
|
|
学期总学时 |
|
|
|
第三学年 |
第 一 学 期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总学时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第 二 学 期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总学时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期总学时 |
|
|
|
学期总学时 |
|
|
|
第四学年 |
第 一 学 期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总学时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第 二 学 期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总学时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期总学时 |
|
|
|
学期总学时 |
|
|
|
注:课程名称后加●的为校企合作课程;课程名称后加★的为创新创业课程;课程名称后加的█为校企合编教材课程。
十、 人才培养标准实现矩阵
根据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基本要求构建课程体系,通过课程体系的实施实现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基本要求与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如表10-1,表10-2为本专业对毕业要求进行指标分析后形成的教学环节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亦即专业课程体系与毕业生基本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
表10-1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 |
培养目标n |
毕业要求1 |
|
|
|
|
|
|
毕业要求2 |
|
|
|
|
|
|
毕业要求3 |
|
|
|
|
|
|
毕业要求4 |
|
|
|
|
|
|
毕业要求5 |
|
|
|
|
|
|
毕业要求6 |
|
|
|
|
|
|
毕业要求7 |
|
|
|
|
|
|
毕业要求8 |
|
|
|
|
|
|
毕业要求9 |
|
|
|
|
|
|
毕业要求10 |
|
|
|
|
|
|
备注: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支撑分别用“H(高支撑度)、M(中支撑度)、L(低支撑度)”表示。其中H代表直接支撑,M代表间接支撑,L代表关联支撑。
表10-2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支撑矩阵
毕业要求 课 程 |
毕 业 要 求 1 |
毕 业 要 求 2 |
毕 业 要 求 3 |
毕 业 要 求 4 |
毕 业 要 求 5 |
毕 业 要 求 6 |
毕 业 要 求 7 |
毕 业 要 求 8 |
毕 业 要 求 9 |
毕 业 要 求 10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
|
|
|
|
|
M |
L |
L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
|
|
|
|
|
|
|
M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
|
|
|
|
|
|
|
M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
|
|
|
|
|
M |
M |
|
形势与政策 |
|
|
|
|
|
|
|
|
L |
|
大学英语 |
|
|
|
M |
|
|
L |
|
M |
M |
大学体育与健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备注: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分别用“H(高支撑度)、M(中支撑度)、L(低支撑度)”表示。其中H代表直接支撑,M代表间接支撑,L代表关联支撑。
附件3:
太阳城集团课程代码编写规则
一、课程代码组成
课程代码由10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其中:第1、2、3位代表开课部门;第4位代表开课系(室);第5位代表课程性质;第6位代表课程类型;第7位代表课程类别;第8、9位代表课程序号;第10位代表考核方式。代码编码均从1、01开始。
一组代码只能对应一门课程。不同层次或要求的同名课程,在课程名称后加大写字母 A、B、C、D 等加以区别,A 为高层次、多学时的课程,B 次之;存在先后开设关系、不在一个学期结束的课程,在课程名称后用(1)、(2)等表示;但以上课程每门均须一个独立课程代码。
二、代码编写规则
(一)开课部门代码
901代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902代表市政与测绘工程学院;903代表土木工程学院;904代表管理学院;905代表人文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906代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907代表艺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908代表太阳成集团tyc539;909代表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910代表体育学院/大学体育教学部;911代表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912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913代表学生工作部/武装部/学生工作处;914代表团委;915代表人才招聘处;916代表工程训练中心/应用与创新创业学院;917代表教务处。
(二)开课系(室)代码
开课系(室)代码由二级学院(部门)根据规则自定。
(三)课程性质代码
1代表纯理论课;2代表独立设置实验课;3代表理论+实践课(理论+上机/实验/实训);4代表独立设置的课程设计;5代表毕业综合训练;6代表独立设置的校外实习见习;7代表工程训练(含测量实习等校内进行的各类实习实训);8代表其他。
(四)课程类型代码
1代表必修;2代表选修。
(五)课程类别代码
1代表通识教育课程;2代表学科基础课程;3代表专业核心课程;4代表自主发展课程(含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全校性公共选修课);5代表集中实践课程。
(六)课程序号代码
从01开始连续编码。如有其他特殊情况,开课学院可制定相应编写规则,在报备教务处的情况下,编写课程代码。
(七)考核方式代码
0代表考查科目;1代表考试科目。